meiluge在线播免费观看|天天操夜夜骑|麻豆床传媒在线观看视频|91制片厂传媒白晶晶|星空无限传媒轻量版|大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91制片厂电话是多少|麻豆传媒接下来还拍吗|麻豆啊传媒网站app免费入口|麻豆传媒映画MD0066宁洋子,星空无限视频传媒,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国产网址,国产精品国产三级欧美二区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宣傳教育 > 廉政文化 > 廉風清韻
中華先賢家風家教故事 | 于謙
來源:河北省紀委監(jiān)委網站  發(fā)布時間:2024-01-12 18:38:14  點擊數:

于謙: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人。明朝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天順元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明洪武三十一年,于謙出生于杭州府錢塘縣太平坊,其故居在今杭州市上城區(qū)清波街道清河坊社區(qū)祠堂巷42號。杭州自唐宋以來就已商賈繁榮、文脈昌盛,素有“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之美譽。于謙的居所有小屋數間,屋后是一方小池、一角亭榭和幾株梅樹,雖不寬敞豪奢,卻別有一番幽靜,更兼背靠吳山,面朝西湖,求學環(huán)境可謂得天獨厚。

于家累世書香,且安貧尚儉。于謙的祖父于文大曾入朝為官;父親于仁雖未出仕,但十分重視對兒子的培養(yǎng)教育,即便家中貧寒,也堅持讓他拜師求學。于謙自幼好學,過目成誦,所見所聞,信手拈來;又善于做對子,六歲時就有“今朝同上鳳凰臺,他年獨占麒麟閣”之對,鄰里都贊之為“神童”,且有人稱其“他日救時宰相也”。

少年時,于謙常與學友三五人登吳山三茅觀讀書,登山健體、賞景怡情、讀書明志,讓于謙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據說,他正是在這段時期內寫下了不朽名作《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杭城文風浸潤,家中書香熏陶,鄰里交相鼓勵,學友琢磨切磋,少年的勤讀生涯為于謙異日成材打下了堅實基礎。多年后,于謙心懷社稷、宦海浮沉,卻仍寫下大量思鄉(xiāng)戀鄉(xiāng)的詩句,如“我家住在西湖曲,種得梅花繞茅屋”“涌金門外柳如煙,西子湖頭水拍天”“有時飛夢繞錢塘,此景依然在心目”等。

于謙的父親于仁是個大孝子,據史料記載,他“治喪能盡禮,奉母施淑人極孝敬”。耳濡目染,家風傳承,于謙對父母也極盡孝順。

二十四歲那年,于謙高中進士,次年被任命為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從此開始了三十六年的為官生涯。外省就職,重任在肩,于謙勤于政事,公務繁忙,長時間無法照顧遠在杭州的雙親。于謙有一獨子名叫于冕,于謙視如掌上明珠,一直留在身邊,可到于冕十三歲那年,于謙卻要求兒子返回杭州侍奉長輩,還專門作詩勉勵他道:“阿冕今年已十三,耳邊垂發(fā)綠鬖鬖(頭發(fā)下垂的樣子)。好親燈火研經史,勤向庭闈奉旨甘。銜命年年巡塞北,思親夜夜想江南。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兒子的厚愛、嚴責和重托。

于謙在二十一歲那年娶董氏為妻。董氏是書香門第之女,其父董鏞曾任翰林庶吉士,因直言得罪權貴,被降為縣令。少年成名的于謙沒有攀附名門,卻娶了家道中落的董氏,看上的恰恰是她的才學和品德。據史料記載,董氏“柔惠靜嘉,孝友敦睦,稱賢內助”,于謙為官得以盡忠職守而無內顧之憂,董氏出力甚多,居功甚偉。于謙在《祭亡妻淑人董氏文》中還稱妻子“女紅之暇,誦讀詩書,每有所得,輒為文辭”,又表示其家中一向就很貧窮,日常用度都很節(jié)儉,妻子卻能安之若素,從來沒有流露出不滿的情緒。

于謙夫婦感情極深。然而因丈夫輾轉各地為官,又一直是兩袖清風,妻子董氏常年辛勞操持,終于因病去世。彼時,四十九歲的于謙正在巡撫河南、山西,既無法床前照料,也沒能趕上最后的道別。此事讓于謙痛不欲生,并寫下大量祭文詩作表達對妻子的懷念。當時的于謙官居從二品,年未過五旬,竟然至死都不再續(xù)弦納妾。在古代,官宦人家三妻四妾實屬正常,于謙卻篤愛妻子,矢志不渝,就連史書也說他“人亦義之”。

于謙讀書并不是為了圖功名、謀富貴。通過他的詩作和經歷可知,他自幼就仰慕古代先賢,有拯救天下蒼生之志。如今到于謙故居參觀,還能看到家中懸掛著南宋英雄文天祥的畫像,這一點是有歷史依據的。

于家自從于文大開始就供奉文天祥畫像。文天祥正直清廉,在南宋覆亡之際寧死不降,“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杭州是文天祥長期任職之地,留下了大量關于他的動人傳說。于謙生于斯長于斯,耳聞文天祥的感人事跡,從小就十分仰慕文天祥的精神。于謙曾在故居書房瞻仰文天祥畫像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殉國忘身,舍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茍而全……我瞻遺像,清風凜然。”

除了文天祥外,于謙還歌頌過諸葛亮、蘇武、岳飛等英雄人物。如贊諸葛亮是“三面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稱蘇武為“孤臣不為一身惜,降將應懷萬古羞”,挽岳飛道“如何一別朱仙鎮(zhèn),不見將軍奏凱歌”。從這些詩句中不難讀出于謙以家國天下為己任的慷慨情懷。

于謙憂國忘身,但性情剛直,頗遭眾忌。景泰八年(1457),明英宗復位后,大將石亨等構陷于謙,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復官賜祭,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今天,在北京、杭州都設有于謙紀念祠堂,供后人憑吊景仰。

縱觀于謙的一生,既有濟世安邦之能,又具清廉公允之德,既為“能吏”,又是“清流”,其家國天下的責任擔當、“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完美人格和道德自律,亦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精神財富。

版權所有: 中共張家口市紀委 張家口市監(jiān)察委員會 E-mail: [email protected]
冀ICP備13019057號-2 Tel: 0313-8081621 411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