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fēng)是一股清泉,涓涓流淌、潤物無聲,滋潤我們的心田;好家風(fēng)是一縷陽光,溫暖和煦、燦爛明媚,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好家風(fēng)是一根接力棒,賡續(xù)傳承、踔厲奮發(fā),給予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在我上學(xué)的時候,父母就時常教育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這句話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時刻提醒著我,這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和底線。我自2005年參加工作,到現(xiàn)在近20年,特別是從事紀檢監(jiān)察工作12年,通過經(jīng)手的一件件案件,使我對“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這句話的理解更加深刻,認識更加通透。很多腐敗問題往往都是從思想防線的慢慢松動和行為底線的慢慢失守開始的,都是從拿了一點,到再拿多點,再到來者不拒,習(xí)慣性伸手,胃口越來越大,拿得越來越多,最后走向萬劫不復(fù)的深淵。
從事紀檢監(jiān)察工作以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這句話已成為我工作的座右銘,也是我時常教育孩子的警戒語,并將之融入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中。記得2021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和兩個孩子吃完飯散步,大女兒猛然間看到路邊有個手提包,她興奮地撿起來對我說:“媽媽,你看這里有一個包”,我走過去一看,包里有一部七八成新的手機,手機沒有設(shè)置密碼。大女兒說:“媽媽,這部手機不錯,正好爺爺?shù)呐f手機該換了,我們把它給爺爺吧。”小女兒也說:“我們撿到了,就是我們的了。”這時,我給孩子們講了古人秀才何岳拾金不昧的故事,孩子們沉默了,我對他們說:“做人一定要正直本分,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能拿。”大女兒說:“媽媽,我們不應(yīng)該把手機據(jù)為己有,應(yīng)該物歸原主。失主丟了手機一定很著急,咱們想辦法還給失主吧。”我會意地點了點頭,通過手機通訊錄,聯(lián)系到了失主的家人,把手機還給了失主。
這件小事給我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他們在言傳身教中受到了啟迪與感悟。我將把“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作為家訓(xùn)傳承下去,以實際行動為孩子們樹立榜樣。